阅读历史 |

第616章 收到回信(2 / 2)

加入书签

得了洛阳朝廷的命令,在太和五年丶六年两年之间,孙权屡次遣人北上欲给洛阳曹睿送信,都陆续被边境军士所拒。

魏与吴这两年时间,已经彻底断绝了所有渠道的所有联系。

不可谓不坚决。

话说回来,上位者的不动声色或者发呆出神,在臣下的眼中,就是一种别具风度的洒脱之举了。

众人在码头上等了许久,孙权方才缓步走下,来到了吕岱的身前。

「臣吕岱恭迎陛下回都。」吕岱大礼参拜。

「吕公快快请起。」孙权在年长的吕岱面前也没端着架子,双手虚扶,将吕岱搀起:「吕公为朕镇守扬州已有数年之久了,劳苦功高。稍后与朕同车而行,一同入宫。」

「臣岂敢与陛下同乘?此非臣下之道。」吕岱坚持拒绝。

孙权倒也不恼,笑道:「那吕公随朕一同骑马入城可好?若再拒绝,朕可要不悦了。」

吕岱只好应下。

在紧接着又接受了扬州官员的朝拜之后,孙权与吕岱一同返城。

叙谈了几句琐事之后,孙权开口问道:

「朕年初让吕公给寿春陈长文去信贺岁,不知是否收到回信了?」

吕岱原本平缓的神情转为凝重,坐在马上拱手答道:「好让陛下知道,陈长文已经给臣回信了,这是近两年来魏国第一次回信。而信中所说的内容,臣属实为之感到担忧。」

孙权没有多说,而是意味深长的叹了一声,而后又将目光朝着道路两边严阵以待丶持戟肃立着的甲士们看去。

这些士卒们为了迎接皇帝到来,早就饱食了数日丶换上了新军装和擦洗过的铠甲,尽皆目不斜视丶一副精锐威武的样子,只为在孙权经过之时能留下一二分的好印象。

可士卒们又如何能知晓孙权心中的忧虑与焦躁呢?

皇帝不是那麽好当的!尤其是国小民狭丶凭藉山河之险偏安一方的皇帝,就更加难当了!

「信使是昨日才到建业的,臣知道今天陛下御驾今日将至,故而没有连夜派人去寻陛下禀明。」吕岱小心说道:「陈长文信中只说了两件事,其一是向大吴索取贡献,还妄言要臣将前几年的贡赋也一并补上……」

「此人失心疯了。」孙权冷哼一声,已经冷起的眼神之中闪过一抹凶光。

「其二,陈长文说那魏帝曹睿从洛阳来了寿春过年,说是寿春士民上下一片欢腾,庆贺寿春替了谯县,成了魏国五都之一。」

「这是冲着朕来的,看来朕这次迁都反倒迁对了,他迁都朕也迁都!。」孙权不怒反笑,从右手边抓起缰绳来,双手用力将其弯折到了极限,复又展开,在半空中凭空重重的抽了一下。

吕岱左右打量了一番,见随行众臣子都在后面,暂时并无人注意到此处,压低声音对着孙权说道:「还望至尊暂息雷霆之怒,从长计议为好。」

「还让孤怎麽从长计议?」孙权脸上终于露出了几分怒色:「魏国都将坞堡修到朕的濡须坞前面去了,仅仅四五里之距离,几乎瞬息可至!若魏兵从寿春大肆徵发,沿着合肥丶濡须一带南下,直到兵临城下的时候守将才能知道,让孤怎麽从长计议?」

吕岱心中一惊,略带了几分惶恐,也带了几丝忧虑。陛下昔日为吴王之时,那种运筹帷幄丶不惧险阻的魄力去哪里了?如今只是听闻那魏国曹睿在寿春过年,怎麽就如此慌了神?

孙权说话的声音大了些许,但话音未落之时,孙权就发现自己有些失态了。

或许是这两年间他在武昌常常为国事烦忧,各地民力民生始终困顿。或许是回到阔别已久的扬州建业之后,却不复当年离开此地去武昌时的从容心境,多了几分应激。又或许是迫于几乎只隔着一条大江和几百里水路的军事压力……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