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登门(1 / 2)
第350章 登门
俞兴被撩动了狩猎的心思。
原本只想窝在临港,现在就不得不去咸宁瞧瞧新能源的新发展了,而在给出点齐人马的命令之后,他也让章阳煦把收集到的疑似传销的问题间接反应给有关部门,但并没有太直接的反馈。
这没有出乎俞兴的预料。
像祥天集团这种情况,必然涉及跨地域的管辖问题,很可能财务团队在这个城市,培训会议在那个城市,底层团队又在另一个城市,而要搞联合侦查就得层层上报,周期很容易拉长到数月乃至数年。
还有一个情况需要考虑,祥天集团利用新能源的名义是得到了一些地方认可的,比如,咸宁已经成立「空气动力汽车实验室」,这里面毋庸置疑是存在地方招商的期望。
祥天集团短时间里无法通过官方渠道处理,打口水仗又容易被恶心,至于能恶心到什麽程度……
不太谦虚的说,俞兴在恶心人这方面也是有些造诣的,不想和周嶝容这种人在舆论上有所纠缠,就还是决定进行线下的物理纠缠。
他发现新能源已经变成一个黑盒。
上次那个弄电池骗局的最终调查就是在做传销,这次这个传销又是把主意打到新能源上面,不仅如此,还特意蹭着临港的碳矽集团。
俞兴不知道这算不算传销圈对碳矽集团的认可,但新能源这个黑盒里还藏着一条毒蛇。
碳矽集团用三天时间临时搭建了一个打传小分队,而且,打听到祥天集团在申城还有一个办公室,又专门找了脸生的员工过去接受培训,展现对它旗下宣称要上市的公司的兴趣。
等到一切准备妥当,俞兴找来相熟的网易记者费嘉树,把已经拿到的相关材料摆到面前,询问对方是否想要一个独家报导。
费嘉树给出出乎意料的拒绝:「俞总,不。」
俞兴很诧异:「为什麽?」
「两个。」费嘉树比划出两根手指,「我要两个独家报导,传销的这个是一个,碳矽集团如今发展的状况是第二个!」
俞兴明白了,但有些踌躇:「我们做电车就已经被很多人质疑了,现在的很多进度又都看不出成果,让你这麽写报导吧,反而更容易出现疑问啊。」
费嘉树理解俞总的担忧,笑道:「那也不必是现在,不必是今年,我先取材,做做记录,等到时机成熟就写一篇或者一个系列的独家深入报导,绝对不会抹黑,但是,俞总,我也想尽量客观。」
俞兴这次就很容易的答应下来了:「那没问题。」
费嘉树很高兴,位于临港的碳矽集团先前几乎都不接受媒体采访,现在有机会对这个项目一探究竟了。
他最后问了个问题:「俞总,什麽时候走?」
「下午坐飞机去江城,然后我们开车到咸宁。」俞兴答道,「明天给你搞搞素材。」
费嘉树没什麽好准备的,乾脆就在硕和国际这边蹭了一顿午饭。
下午三点钟,他和俞总一行人一起登上飞往江城的客机。
费嘉树把同行的时间就当成两次独家采访的机会。
他询问这次去对方公司「考察」的由来,不解道:「俞总,既然这家公司可能涉及传销,你为什麽不让有关部门来处理呢?」
「需要时间,我不想等,也不觉得这样的公司会弄出多麽精巧精密的骗局,与其我在网上或者舆论上和他罗嗦,真不如现在这样见面碰一碰来得快。」俞兴很诚实的说道,「有朋友因为祥天集团提到我正在做的电车就向我询问它技术的可行性,我给了否定答案,祥天集团的老板给我打了电话,然后又在采访的时候再次提到我们,他后面要是弄个……」
他思考两秒,继续说道:「比如说,弄个『向碳矽模式学习』的口号,最后骗局被揭穿,我这不得被他碰瓷半身黑啊。」
费嘉树忍不住笑道:「要是传销公司口口声声把碳矽集团挂在嘴边,那是挺损的,没准有人受损失了还得去找你。」
他当记者,自然见证过生物的多样性。
不过,「碳矽模式」这种提法倒是可以暂定为一个角度,国内电车现在有待开拓,碳矽集团本身就是先行者之一。
费嘉树默默琢磨国内新能源行业的情况,也不怪传销公司碰瓷碳矽集团,国内现在做这方面的……比亚迪这两年遭遇挫折,碳矽集团既是落地申城,又还没有具体成果,恰好适合「空对空」的拿过来对比。
增程汽车都能落地临港,零排放的汽车不更得多弄些钱?
↑返回顶部↑